网上有关“如何做财务分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做财务分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财务分析这个题目看似很简单,好像做财务的、或者与数据打交道的总能说出一些与分析的理论来;但真正要系统的 、深入的做好分析 ,又感觉无从下手。曾有幸在国内一家国企集团做过近三年的财务分析,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个人理解,做好财务分析 ,需要明确四个方面,分析的对象、目的、素材和具体方法,以下就分别说下自己对这几个方面的理解。
1.分析报告的使用对象 ,针对不同的对象,分析的深度 、宽度、选取的指标、分析的结构等都是不同的,受众的层次往往与分析的宽度 、深度等成反比。
受众是外部投资者 ,例如上市公司的年度业绩分析之类,通常是一些关键指标的展示,具体变动原因涉及较少 。面向董事会、管理层的分析会更细致些,管理层级越往下 ,分析就会越深入。这和受众的关注点是密不可分的。
2.分析目的,可以分四个层次 。说明现状,阐述事实;对比目标 ,查找差异;解释差异,寻找原因;提出建议,解决问题。
举个简单例子来说:
2015年公司营业收入20亿元(说明现状);同比增长20%、完成预算115%(对比目标);增长主要是由于市场回暖 ,销量及价格回升(寻找原因);建议公司应抓住机遇,扩大生产,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出建议)。
在一个分析报告中 ,通常这四个层次都会涉及,只是侧重点不一样 。个人认为很多时候作分析不一定非要以提出建议为目标,说明现状 、解释差异也同样重要 ,尤其在一些集团化公司里面,能把事情清晰、完整、准确的呈现出来就已经是很困难的工作了,而且很多时候一旦认清了现状,解决方案也呼之欲出了。
3.分析素材 ,指分析中要用到的数据。在国企做财务分析,感觉数据质量是个大问题,口径不统一 、数据不准确或缺失、数据维度少等 ,这些对做专题性的、深入挖掘性的分析是个极大的阻碍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个人认为数据的标准、规范 、准确、完整,是决定分析报告质量的基础的基础。数据的获得一方面是要靠日常的积累 ,尤其是外部的宏观、行业 、市场、对标单位等,另一方面取决于公司财务、业务的管理基础,能否及时 、准确的统计、上报所需要的数据。
4.分析方法。很多介绍财务分析的文章里对这些都有很详细的阐述 ,个人认为主要注意分析框架的搭建、分析结果的展示和分析的具体思路 。
分析框架的搭建,通常是有定式的。一般在企业里是沿着从宏观到微观的思路做,宏观环境 、行业环境、公司总体情况、细分板块情况 、板块内公司情况、具体指标等 ,具体就看报告对象、分析目的,选择不同的分析重点。如果是定期分析报告,很多公司里都有固定的套路和模板,照做就行 。如果是专题性分析报告 ,就要具体分析了,一般也无外乎描述情况、对标差异 、寻找原因、提出建议这几个方面。
分析结果的展示。分析报告“漂亮”与否就看如何展示了,比如语言如何组织、图文如何搭配 、色彩如何使用、报告是用归纳法还是演绎法等 。这个如何做就见仁见智了 ,取决于报告对象的个人喜好,有的人喜欢看数据、看细节 、看图,有的人喜欢看观点、看整体、读文字 ,没有固定的模式。
分析的具体思路,属于不断问问题 、回答问题的过程,从表象推导出本质。举个简单的例子 ,分析2015年收入情况 。
问题一,2015年收入是什么样的?回答:收入20亿。
问题二,收入与上年、预算相比如何?回答:同比增20% ,完成预算115%;
问题三,这个收入是高、是低,是好 、是不好?判断标准是什么?回答:同比增幅较大,完成预算较好 ,这是基于上年、预算的标准。
问题四,如果对比同业公司,如何评判收入情况?回答:同业公司平均增长30% ,我们增幅落后于其他公司 。
问题五,为什么会落后?是由于售价低,还是由于市场占有率不足?
问题六 ,如果是售价低,是由于品质问题,还是由于公司采取了薄利多销的策略问题?
问题七 ,如果是品质问题,能否提高品质;如果是薄利多销,是否实现了销量增长 ,市场占有率有没有提升;
等等类似的问题,不断的深入、挖掘,从财务数据的表现中,寻求业务、公司战略等的驱动因素 ,从财务到业务,从表象到实质。
这几个方面,对象 、目的、素材、方法 ,是个人在工作中的一些总结,可能与很多分析教材中有很大不同,仅供大家参考。
最后再说一下对财务分析这个工作的认识。
可以说 ,财务分析是一项层次高 、要求高的工作,设置了专职岗位的通常都是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公司 。做好财务分析,需要对财务业务的深入了解、严密的逻辑思维、对数据极高的洞察敏感 、数据的深入挖掘能力、极强的报告沟通能力等等。一篇好的分析报告需要严谨的逻辑、详实而简明的论据 、清晰的结论、对使用者有实质帮助的建议等。从职业发展角度看 ,财务分析的工作可以帮助全面了解公司财务、业务情况,对未来的发展帮助很大;从个人发展看,即使没有做专职财务分析 ,在空余时间能做几篇有价值的分析报告呈现给领导,也会对个人能力的提升 、为了的职位上升有很大的帮助 。
一、财务比率可以评价某项投资在各年之间收益的变化,也可以在某一时点比较某一行业的不同企业。财务比率分析可以消除规模的影响,用来比较不同企业的收益与风险 ,从而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作出理智的决策。
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框架
1.清偿能力比率 。是衡量公司偿还短期债务能力的比率。清偿能力比率是对短期债务与可得到的用于偿还这些债务的短期流动资金来源进行的比较。
(1)流动比率 。显示公司用其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是最常用的清偿能力比率。其计算公式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 ,反映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的权益越有保证 。一般认为2∶1的比例比较适宜。但是流动比率也不能过高,过高则表明公司流动资产占用较多 ,会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公司的获利能力。
(2)酸性测试比率,也称速动比率。表示公司用变现能力最强的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其计算公式为:酸性测试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2.财务杠杆比率。反映公司通过债务筹资的比率 。
(1)产权比率。反映由债权人提供的负债资金与所有者提供的权益资金的相对关系,以及公司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其计算公式为: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 。产权比率表示 ,股东每提供一元钱债权人愿意提供的借款额。在通货膨胀加剧时期,公司多借债可以把损失和风险转嫁给债权人;在经济繁荣时期,公司多借债可以获得额外利润。
(2)资产负债率 。反映债务融资对于公司的重要性。其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与财务风险有直接关系:资产负债率越高 ,财务风险越高;反之,资产负债率越低,财务风险越低 。
(3)长期负债对长期资本比率。反映长期负债对于资本结构(长期融资)的相对重要性。其计算公式为:长期负债对长期资本比率=长期负债÷长期资本。长期资本是所有长期负债与股东权益之和 。
3.保障比率。是将公司财务费用和支付及保障它的能力相联系的比率。利息保障比率表示公司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 。其计算公式为:利息保障比率=息税前利润(EBIT)÷利息费用,或=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利息费用。折旧和摊销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对以前发生的支出的调整 ,实际上仍然属于本年的现金流量,也可以用来支付利息费用。因此,笔者认为 ,采用EBITDA比采用EBIT更为精确 。
4.周转率。是衡量公司利用其资产的有效程度的比率。
(1)应收账款周转率 。反映公司应收账款的质量和公司收账的业绩,说明应收账款年度内变现的次数。其计算公式为:应收账款周转率=年销售净额÷应收账款。
(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又称平均收现期 。其计算公式为: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一年中的天数÷应收账款周转率 ,或=(应收账款×一年中的天数)÷年赊销金额。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这两个比率与公司的信用政策环境有密切联系。应收账款周转越快,销售实现距离实际收到现金的时间就越短,但过快的应收账款周转速度与过短的平均收现期可能意味着过于严厉的信用政策。账面上应收账款余额很低 ,却可能使销售额和相应的利润大幅度减少 。
(3)应付账款周转率。其计算公式为:应付账款周转率=年赊购金额÷应付账款。
(4)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又称平均付现期 。其计算公式为: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一年中的天数÷应付账款周转率,或=(应付账款×一年中的天数)÷年赊购金额。
(5)存货周转率。其计算公式为: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存货 。
(6)存货周转天数。其计算公式为:存货周转天数=一年中的天数÷存货周转率 ,或=(存货×一年中的天数)÷销售成本。存货周转越快,表明存货越具有流动性 。但过快的周转速度可能是存货占用水平过低或存货频繁发生缺货的信号。
(7)营业周期。是从外购承担付款义务到收回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产生的应收账款的这段时间 。其计算公式为: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营业周期的长短是决定公司流动资产需要量的重要因素。较短的营业周期表明对应收账款和存货的有效管理。
(8)现金周期 。其计算公式为:现金周期=营业周期-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分析现金周期必须注意,该指标既影响公司经营决策又影响公司财务决策,并且人们可能忽略对这两种决策的错误管理。例如不及时付款 ,损失了公司信用,却能直接缩短现金周期 。
(9)总资产周转率。表示公司利用其总资产产生销售收入的效率。其计算公式为: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净额÷总资产 。
5.盈利能力比率。
(1)毛利率。是公司的销售毛利与销售净额的比率 。销售毛利是指销售净额减去销售成本的余额。销售净额为销售收入扣除销售退回、销售折扣及折让的差额。其计算公式为: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销售净额-销售成本)÷销售净额 。毛利率是商品流通企业和制造业反映商品或产品销售获利能力的重要财务指标。商品流通企业商品的销售成本为商品的进价成本,而在制造业则为产品的生产或制造成本。当毛利扣除经营期间费用后即为经营利润。可见 ,毛利率反映了公司产品或商品销售的初始获利能力,保持一定的毛利率对公司利润实现是相当重要的 。
(2)销售利润率。是利润额占销售收入净额的百分比。该指标表示,公司每销售一元钱产品所获取利润的能力 。其计算公式为:销售利润率=利润额÷销售收入净额。运用该比率进行分析时 ,利润额习惯上使用利润总额,但由于利润总额不仅包括销售利润,而且包括投资收益及营业外收支等 ,造成分子和分母计算口径的差异。所以笔者建议,采用狭义的销售利润,这样得到的实际上是主营业务利润率 ,它是衡量一个公司能否持续获得利润能力的重要指标,对管理层决策更有价值 。
(3)投资回报率。是衡量公司综合效率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投资回报率=税后净利÷资产总额=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
(4)权益报酬率。反映股东账面投资额的盈利能力。权益报酬率=税后净利÷股东权益=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投资回报率×权益乘数 。
关于“如何做财务分析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碧亦]投稿,不代表吾尔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kino520.cn/zlan/202511-3513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吾尔凌的签约作者“碧亦”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如何做财务分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做财务分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财务分析这个题目看似很...
文章不错《如何做财务分析》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