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太监为什么不繁衍后人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太监为什么不繁衍后人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郑和是太监,自已不能生育 ,后代为哥哥过继长子马恩来,郑成功不是郑和(本姓马)的后代。
一、郑和介绍:
郑和(1371年 - 1433年 ),明朝太监 ,云南人,小名三宝,又作三保。 一说本姓马,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人 。中国明朝航海家 、外交家。?
郑和入宫前经历不详。1382年 ,被选于宫中尚衣局训育两年 。1384年,他经宫中指派,进入朱棣的燕王府从侍。1404年(永乐二年) ,郑和因功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
郑和有智略 ,知兵习战。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 ,在第七次下西洋期间,郑和去世,时间约在1433年(宣德八年) ,骨灰葬于南京弘觉寺地宫,今南京牛首山郑和墓或为其衣冠冢 。
后代介绍:
到郑和晚年时,他的哥哥马文铭将长子马恩来过继给了郑和,由他来为郑和传递香火 ,两个孙子,一个叫郑万选,另一个叫郑廷选。
扩展资料
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 ,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 ,祖籍河南固始 。? 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 ,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 ,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 ” 、“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 ,称“郑延平” 。
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 ,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 ,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 、金门。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 ,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参考资料:
郑成功—百度百科
郑和——百度百科
作为19世纪之前,史上最大特混舰队司令的郑和 ,自幼净身进宫成为一名太监,按理是不可能有后人的,但根据江苏省郑和研究会的统计,截止2004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 ,仅仅南京就有300余郑和后人,全国约有千余郑和后人 。这就不免令人奇怪,郑和作为一名宦官 ,何来子嗣?
郑和生年、被明军俘虏以及被净身的具体时间均不详,但普遍认为与明平定云南之战有关。
1381年,为实现国家统一 ,朱元璋派傅友德、沐英、蓝玉等平定云南,俘虏了大约10岁的郑和(本姓马,回族)。1382年 ,郑和之父马哈只在战乱中死去, 有学者推测郑和被明军俘虏应该是马哈只死后的事 。二年之后,傅友德 、蓝玉班师南京 ,郑和随军至南京,随后入宫服役,成为一名太监,时年约13岁。
1385年之后 ,郑和进入燕王府,后在靖难之役中郑和屡立战功,据说1399年在北京附近的郑村坝之战中 ,郑和立下大功,于是被朱棣赐予“郑 ”姓。朱棣靖难成功之后,郑和受到重用 ,尤其郑和七次下西洋,不仅是郑和的人生巅峰,也是中国航海史上的壮举 ,赢得后人尊重和敬仰。
1381年,为实现国家统一,朱元璋派傅友德、沐英、蓝玉等平定云南 ,俘虏了大约10岁的郑和(本姓马,回族) 。1382年,郑和之父马哈只在战乱中死去, 有学者推测郑和被明军俘虏应该是马哈只死后的事。二年之后 ,傅友德 、蓝玉班师南京,郑和随军至南京,随后入宫服役 ,成为一名太监,时年约13岁。
1385年之后,郑和进入燕王府 ,后在靖难之役中郑和屡立战功,据说1399年在北京附近的郑村坝之战中,郑和立下大功 ,于是被朱棣赐予“郑”姓 。朱棣靖难成功之后,郑和受到重用,尤其郑和七次下西洋 ,不仅是郑和的人生巅峰,也是中国航海史上的壮举,赢得后人尊重和敬仰。
从郑和经历来看可知,最迟13岁时净身 ,几乎不可能留下一儿半女,那么郑和后人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云南发现的《郑和家谱》揭开秘密!
关于“太监为什么不繁衍后人”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之彤]投稿,不代表吾尔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kino520.cn/zhis/202511-35152.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吾尔凌的签约作者“之彤”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太监为什么不繁衍后人”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太监为什么不繁衍后人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郑和是太监...
文章不错《太监为什么不繁衍后人》内容很有帮助